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 = 高考成绩(不低于85%)+ 校测成绩(部分院校要求综评)的综合选拔,旨在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学科“未来科学家”。
强基计划对考生进入名校、高校选拔优秀生源、国家培养人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01 院校层次高,为考生增加上名校机会
39所全部为985院校,不但增加了一次选择机会,也增加了一条上名校的途径。没有通过强基考试,也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
02 降分幅度大,更低分上名校
据以往数据统计,强基计划录取的分数大多比高考裸分录取的分数低5-30分,清北超一半学生来自特殊类型招生。
03 重视人才,为特殊人才创造机会
尽管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但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少数学校可以破格入围(高考成绩需达特殊类型招生线) 银牌以下的考生可根据高考成绩选择感兴趣的学校专业,在校测时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所以有学科竞赛基础的,在校测考试时比一般考生更占优势。
04 小班制并采用本-硕-博衔接培养
高校会单独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资源,采用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转段率高达70%,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是直升的绝佳机会。
05 硕博阶段转段自由度高
强基生在硕博阶段可选择本学科继续深造,也可选择相关专业交叉学科,甚至有些可以申请其他学院专业(转段率70%以上) 因此,在如今考研难,保研更难的形势下,强基计划硕博衔接的免试攻读政策,竞争更小,成功率更高,只要符合标准的强基生都能保研、直博,对于有深造打算的学生非常利好。

高校强基计划主要考笔试、面试、体测,部分高校仅考面试。考试时间集中安排在1-2天内进行。
笔试:强基学科基础题(高考中档次)+高考探究风格题(非竞赛生最易争取)+学科竞赛题目(强基难题)
面试:考查个人基本情况和综合能力;目标高校相关背景了解;目标专业认知;潜力和规划;时政热点的关注和思考;学科知识储备和学科特长思维;语言表达及社会生活常识积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体测:BMI、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50米跑...等等(每个学校各有不同)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十六年试点经验,充分借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与以往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明确解释,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计划有五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01高一阶段:强基规划最佳时间
①了解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专业院校、发展强劲和录取分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加。
②做好初高中衔接,提升文化课成绩,因为高考成绩占比在强基中不低于85%。
③有能力、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接触竞赛,甚至是冲一冲奖项,来提升入围概率,为后续校测打基础。
02高二阶段:夯实基础,适当拔高
①高二调整学习态度,认真准备每次大型考试,这是清北等名校录取最为重视的方面。
②做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大学、专业,关注强基的培养策略是否适合自己。
③在完成高中学业前提下,开始扩展一些课外知识,尤其是目标专业相关的,接触竞赛题,培养学科思维,竞赛生重点冲刺奖项。
03高三阶段:冲刺高考,集中报考
①这时候一定要确定院校专业目标,深入研究强基往年招生政策,包含报名、录取等具体情况。
②以高考冲刺复习为主,竞赛生可以在有余力情况,冲刺奥赛奖项,银牌以上破格入围。
③时刻关注强基报考重要时间阶段,做好报考工作,高考后集中准备校测。